偃师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7|回复: 0

[建议讨论] 乐亭民间正宗传统大秧歌(地道的农村大秧歌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4-4-25 08:22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摄影报道:习洪业、景建民 | 简介文字:邓树民
  
        来源:乐亭故乡人网站||防盗版标记:今日头条号:乐亭故乡人
  
        2月13日上午(农历正月初九),乐亭县“美丽乐亭,天地同春”秧歌擂鼓表演活动在青春广场隆重举行,全县14个镇(乡)街道近千名演员组成宏大的秧歌擂鼓表演阵容,彩扇翻飞,锣鼓齐鸣,千人共舞,万人同乐,共贺新春。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
  
       

附:乐亭地秧歌简介
  
        乐亭县的地秧歌在中国北方闻名遐迩。到目前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,从明代以来乐亭秧歌就遍布全县各个村庄。在农闲时和节庆日,农民们就打鼓打镲吹喇叭,聚集村里的秧歌爱好者扭秧歌。那些爱好秧歌表演的男女老幼,听到鼓声喇叭声,就都梳洗打扮起来,穿上各式各样的秧歌服装,戴上各式各样的头饰,画成各式各样的脸谱,扮成各式各样的角色,到秧歌场中去扭秧歌。那些不扭秧歌的人是爱看秧歌的人,他们自觉地围成一个大圈看热闹,用现在的话说,他们就是秧歌活动的热心观众。评论的、鼓掌的、喝彩的、随着秧歌节奏扭动的,形成一个场内场外融溶互动。临近节庆日,农民们就象小孩盼过年一样,盼望着秧歌活动尽快到来。就是那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,也都提前做好了准备,到时候由子女们搀扶着到秧歌场,被让到前排看秧歌。秧歌活动确实是农村喜闻乐见、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。
  
        有人说,秧歌粗俗,是下里巴人,没有艺术水平,没有欣赏价值。何为艺术水平,何为欣赏价值。当人们有了生产活动的时候,秧歌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。它伴随着生产生活而产生,伴随着生产生活而发展。它是创造了人类历史的劳动人民的艺术。它比任何一种所谓的高雅艺术起源都要早,发展都要快,涉及面都要广,普及率都要高。乐亭县50万人口最少有5万人会扭秧歌。有的村举办秧歌活动,男女老少齐上阵,少说也有近百人。试想,哪项吸纳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能有如此众多的人数呢。老百姓认同率如此之高,怎能妄自菲薄呢。下里巴人粗俗可听者众,阳春白雪高雅可和者寡。由文化历史观之,下里巴人正是阳春白雪的母亲。秧歌是下里巴人,扭者多、看者众,是真正群众喜欢群众办的群众文化。乐亭秧歌也是群众文化,政府引导群众干,政府扶持群众办,使乐亭秧歌长盛不衰。
  
        乐亭秧歌有着显著的自身风格和自身特点。就是与同处一个地区的邻县秧歌相比,也有非常明显的区别。秧歌是一种具有音乐伴奏的原始舞蹈,它不但有鼓镲等打击乐器的伴奏,更重要的是具有以喇叭为主导乐器的音乐伴奏。这些音乐伴奏有比较固定的曲牌。这些曲牌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乐亭小调和乐亭民歌。究竟有多少乐亭秧歌曲牌,遍访乐亭秧歌喇叭演奏者,谁也没有说清楚。就是京东第一吹的喇叭王??王兴也不知道乐亭秧歌究竟有多少曲牌。乐亭为秧歌伴奏的大唢呐(喇叭)艺人们从来就是师傅怎么教,他就怎么吹;师傅教多少,他就吹多少。从不注意挖掘、整理、研究、创新。可是不管有多少,现在保存和使用的这些曲牌,足以表现兴高采烈的火红气氛和热烈场景。
  
        乐亭秧歌曲牌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风味。喇叭一响,广大民众就有一种亲切的、兴奋快乐的感觉,这种感觉就象魔力附体一样,使你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感觉走。好象置身广阔的田野,置身清澈的河流,置身蓝天白云下,置身鸟语花香中,有时象在茫茫大海,有时象在深深庭院,有时象在柳荫下促膝交谈,有时象在田园中躬耕垄亩。有时象新婚的依依蜜月,有时象情人的悄悄私语。虽然不能勾魂摄魄,却也能震动情感。音乐就是农民的生活,农民的生活就是音乐。这样的音乐怎么能不与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呢。
  
        乐亭秧歌场景阔大应该是又一个特色。乐亭秧歌人少可以扭,但是人多更能体现乐亭秧歌红火热烈的场面和亲密融洽的气氛。乐亭秧歌的表演是以大场为主,大场包含小场,小场组合大场,大场与小场相间,个体与群体相和。形成了一支和谐多姿的秧歌队伍,构成了一个变换丰富的表演形式。有圆形象天,有方形象地,依古代天文的天圆地方;有五角星象征红、黄、蓝、白、黑天下五色;有八面风象征周易八卦的推演;有卷蚂蜂窝象征天、地、人合一的理想境界;有狐狸摆尾象征着丰收的喜悦和生活的快乐??变换莫测的队形,扑溯迷离的阵势,扭者运用自如,观者眼花缭乱。所谓大场中有小场,就是说小场是乐亭秧歌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最小单位。小场体现的方式是男女角色双人对舞。妞(女扮象)、丑(男扮象)二人结对,犹如生活中的情侣、夫妻,随着鼓镲的节奏和音乐的情绪做出各种动作,两人的动作、表情、神态配合默契。在一场秧歌中,除去大排队以外,妞、丑二人作为一个最基本的舞蹈单位,始终行影不离。他们绝大多数舞蹈动作来源于农民的生产劳动和农家生活,有一部分来源于农村流传的爱情故事。在秧歌中,表演者进行了想象、夸张、渲染等再创作,使舞蹈语言更清晰、更明朗,使舞蹈内涵更含蓄、更深刻。妞的基本动作是沉稳、娴静,舒展、柔媚又不失于活泼、欢快;当代秧歌中表演者吸收了不少戏剧中的闺门动作,丰富了秧歌的表现形式。丑的基本动作是活泼、大方、刚健、雄浑又不失于文雅、庄重。除被艺术化了的劳动生活动作以外,还吸收了戏剧中书生的台步和武打的动作。赋予了秧歌一定的戏剧性。妞、丑还分很多类型,如妞可分大妞(小姐)、小妞(丫鬟)、老妞(中老年妇女)、傻妞(傻丫头)等,丑角也是如此,可分文丑(书生)、武丑(武功者)、老丑(老年人)、花丑(滑稽表演者,包括傻丑)等。各种各样的人物登场表演,就象古代农村的一个小社会。在秧歌表演场上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老?,他是古代媒婆的形象,他在场中自由表演,既说媒拉纤,又棒打鸳鸯。在以队形变化为主的跑场中,他又起着维持队形整齐,监督规范表演的作用。人类社会各种角色、忠奸贤愚百态人生粉墨登场,音乐中各有脸谱,天地间各有位置,艺术上各有刻画,现实中各有展现。真可谓火火舞场,朗朗乾坤。
  
        在秧歌表演结束前,大场中还有小出的表演活动,这也是大场秧歌的一部分。小出类似舞台上的哑剧表演,两三个人在音乐的伴奏中以秧歌动作表现一个完整故事。这些故事都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,以表现农村传统美德为主题,在颂扬农村真、善、美的同时抨击农村的假、恶、丑。精彩的小出在秧歌表演中久演不衰,有的小出已经演了几百年,仍然是农村群众百看不厌的精品,甚至成了乐亭秧歌中的经典。这些小出都深刻的反映现实,都紧密的贴近生活,农村的家庭关系、邻里纠葛、思想意识、道德伦理、理想信念都有深刻的揭示和反映,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化,也是艺术化的现实生活。秧歌小出除具有贴近农村生活的思想内容以外,在艺术上还具有完美的表演特色,主要是采用浪漫、夸张的手法,诙谐、幽默的动作,细腻、传神的神态展开故事情节,塑造人物形象,在以欢快、滑稽的乐亭小调的伴奏声中体现鲜明的故事主题。可见,真正的艺术不一定全部在舞台上,也不一定需要挖空心思的人为炒做。有时就自然而然地植根生长在人民群众这个肥沃的土壤中,遨游在人民群众这个汪洋大海里。它在这里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在这里展示着自己的光辉和风采。这些小出经过千锤百炼,是农民秧歌表演者集体智慧的结晶,不能不说他们是榜上无名的伟大艺术家。
  
        今天乐亭秧歌队伍里又出现了一大批50岁以下的中年青年人,他们已经成了秧歌队伍里的中坚力量。他们不但有扎实的功底、敏锐的头脑、灵活的动作,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继承和创新的精神,继承中不抱守残缺,不墨守成规,敢于吸收具有时代特色的姊妹艺术的精华,充实到秧歌之中,使秧歌更具有传统魅力和时代特色。他们是秧歌继续发展的希望。(作者邓树民,原乐亭县文体局局长。)
,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偃师论坛

GMT+8, 2024-5-10 14:03 , Processed in 0.26705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